BC-10迈瑞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是目前民众就医进行体外诊察最为普及的三大常规检测之一,但直到1956年世界一台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的诞生,才结束了人类只能通过手工镜检进行血液细胞分析的历史。
其实,早在数千年前,人类就已经知道血液是维持生命的要素。但在相当漫长的时期内人们只能从象形推理的角度,对血液以及它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提出一些朴素而带有神秘色彩的解释,如公元前350至300年的四液(火、水、土、血)说,公元100至200年的液体病理学说及四体液(黏液、血液、胆汁、黑胆汁)疾病等等。直到17世纪以前,人类对于血液的主要成分——血细胞尚一无所知。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显微镜的发明为进一步研究血细胞创造了前提条件,随之人们通过显微镜观察到血液中的红细胞(1673年)、白细胞(1749年)和血小板(1842年),为血液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随着半个世纪的科技发展,流式细胞技术、激光散射检测技术、荧光检测技术、化学染色技术、荧光染色技术相继在血液细胞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从单一的通过细胞体积大小分成三个细胞群到通过激光、染色对细胞体积大小、细胞核的复杂性以及化学特性等多角度检测实现了白细胞的五分类。
目前,医院中的血液常规检验涵盖了造血检验、血细胞检验和血栓止血检验等几大类别,主要检测项目包括各类细胞的分类和计数等。血细胞分析仪,特别是具有网织红细胞、有核红细胞的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它可以对血细胞中的五种白细胞进行准确的计数和分类,对红细胞及其的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有核红细胞进行精确的定量分析,其结果可直接用于人类疾病的预防、早期筛查、准确诊断和相关治疗。
然而,在1998年以前,中国血细胞分析产品市场上见到的是清一色的外国品牌,我国在此行业中没有一个能够与其抗衡的民族企业,国际*对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技术垄断以及接之而来的价格垄断,使得当年进口一台普通的低端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需要20多万元人民币。直到1998年,迈瑞推出中国一台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一直高居不下的垄断格局终被打破,价格逐步下降,如今的产品价格只是当年的十分之一。
随后迈瑞于2001年成功推出了具有国际水平的全自动三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与配套试剂,并形成产品系列推向国际市场,2003年,其推出*台自主研发的大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标志着我国检验产品综合开发能力达到很好的水平。
2002年,迈瑞公司启动了五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的核心技术预研,历时4年突破多项国际技术,完成了预研目标,2006年,迈瑞推出*台全自动五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开始高技术,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日本、德国之后四个可自主研发和生产此类产品的国家。同年,迈瑞在已有技术平台基础上,迈瑞面向世界前沿技术,启动了“光散射结合荧光染色多维分析核心技术平台(SFCube)”的研发,历时6年,于2011年底并推出我国*具备有核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检测功能的血液细胞分析仪BC-10及其配套的试剂和质控物、校准品。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整体水平逐年提升,我国医疗器械进出口市场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我国已成为全球医疗器械重要的生产和研发基地。国内医疗器械出口企业数量由2006年的1.81万家发展到2010年的2.46万家,其中三资企业占据了中国医疗器械出口的半壁江山。
据2011年中国医疗仪器贸易年鉴数据显示,由于发达国家医疗设备研制起步早,产品质量、工艺性能较好,因此进口产品集中在科技含量更高的产品和常规产品规格上。我国医疗器械出口总额从2006年的68.71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146.99亿美元,出口产品数量大、单价偏低;进口总额从2006年的36.81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79.57亿美元,但2010年进口产品单价同比增长213.72%,呈明显上升趋势,表明国内医疗器械产品需求进一步提升。
以2010年的中国市场数据估算,2010年中国的血液细胞分析市场容量约为20亿人民币,其中大于50%的市场为中产品,并保持着约25%的年增长率。随着BC-6800的诞生以及国内血液分析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将进一步打破血液分析产品被国际品牌垄断的现状,为国民节省数以亿计的用于血液细胞分析的医疗成本,加快推动国内基层医院血液检验仪器的改善和普及,降低医疗卫生费用。与此同时,将进一步缩短中国民族医疗仪器与国际血细胞分析仪领域的差距,加快实现国产替代进口并走向国际市场,为民族医疗产业在国际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提高中国产品市场竞争力。